财经 financ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昆明派出1231名选派人才支持服务1218个行政村,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新闻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元气满满复工餐” 从胃开始唤醒“天选打工人”之魂 随着假期的结束,许多朋友们又要回归“搬砖”模式,但过...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这里自然景观神奇峻秀,高山入云,大江奔流;这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的...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昆明派出1231名选派人才支持服务1218个行政村,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1/11/24 财经 浏览:89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推进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今年6月,昆明市委组织部按照省委组织部“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部署要求,结合昆明市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和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印发了《“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方案》,启动昆明市“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

从今年起,云南昆明市对全市范围内1218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全覆盖选派人才,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定向服务、人才项目引领、借力合作支持等方式,助力现代农业发展、集体产业壮大、乡村文化繁荣、乡村基层治理和生态宜居建设,助推全市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

5个多月来,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迅速行动,目前全市已派出1231名选派人才支持服务1218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村(社区)需求清单和人才服务清单精准对接。各类人才发挥特长优势,以支部+人才、人才+企业、人才+单位等模式整合力量、链接外部资源,立足长远帮助定点帮扶村(社区)带项目、兴产业、强治理、育能人,初步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帮扶路径。

乡村吹哨、人才报到,智慧之光闪耀田间地头

“你们村发展有什么困难,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你们村想在哪方面得到专家指点?”今年6月,宜良县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对辖区内112个行政村(社区)进行了一次关于乡村振兴难点的大摸底,梳理出每个村发展遇到的难点痛点,形成5大类336条需求清单。同时,县委组织部从县直部门党政人才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中选取了112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征求人才意见后,形成了一份服务清单。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精准配对,人才和村子结对认亲,宜良县“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因为前期的扎实调研、精准配对,宜良县的人才帮扶形成了一村一人才的定向结对帮扶模式,精准破解农村发展的痛点难点。

狗街镇西村社区在乡村规划和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急需熟悉农村工作的人才帮扶,县委组织部就选派了基层经验丰富、熟悉农村的县委办干部杨文定点帮扶。杨文到村后,和社区干部一起完成了223户迁坟的“老大难”问题,还帮助找资金、找项目,助力社区建公厕、装路灯、垃圾清运,西村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人居环境示范村。

昆明市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从启动之初就着眼于精准、务实,要求“行政村(社区)需求清单与选派人才服务清单一一对应,各单位从筛选的村(社区)实际出发,定方向、定专业、定产业选派人才”。

在具体选派方式上,灵活考虑了各类人才需求,坚持属地优先原则,结合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选派以及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等工作,主要从入选省级、市级人才计划的人才,市专业人才数据库,省委、市委、县(市)区委联系专家以及行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派,保障人才质量。

驻村选派人才服务期限一般不少于2年,非驻村选派人才采取定期到村+远程指导等方式开展支持服务,一个年度服务周期到村(社区)服务累计次数不少于5次、累计天数不少于30天。市、县组织部门还要对选派人才工作情况形成年度服务周期考核鉴定,考核鉴定可兑现优先职称申报评审、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体检等待遇。

这一系列周密的部署安排,对人才选派严把关,对人才调配求精准,对人才服务质量有考核,对人才服务支持有保障,让人才到农村献智献策逐渐走向长效化、精准化,实现了村(社区)吹哨、人才报到服务。各县(市)区在实际探索中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选派方案。

盘龙区“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今年首批派出43名专家帮扶43个村(社区),选派的专家人才中,除19名机关事业各领域专家外,着重选派了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科技特派员、企业带头人等社会各行业优秀人才24人,占选派人数的56%。目前,43名专家选派共开展结对服务80余次,已带动4个特色产业项目落地,带动大白芸豆技术示范等4个科研项目研究推进促成果转化。

嵩明县选派78名专家分别结对帮扶78个村(社区),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10人、市级科技特派员1人,打造示范村9个。同时,构建了组织部+专家+镇(街道)+服务村(社区)的四级联动体系,每个镇(街道)选派一名小组长,负责本镇(街道)其他帮扶专家的联络,确保专家及时有序到村(社区)开展工作。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71个村(社区)共梳理出乡村旅游开发、乡村规划、特色产业发展等5大类共500余条需求,从4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200余名各类人才中择优选派了171名优秀人才参与到“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来,并确定了“人才联系服务示范点”创建村16个。

发挥特长、链接资源,人才带动项目多点开花

在呈贡区吴家营街道万溪冲社区,公益图书馆、艺术网红墙、艺术分享会等艺术元素让“万溪冲艺术社区”美名远播。刚刚建成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更是人气暴涨,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有中小学生来这里上劳动课,体验农耕文化,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仅这一个项目,就带动了20多名村民就业,预计年产值可突破1000万元。

万溪冲社区的变化,离不开呈贡区“万名人才兴万村”人才团队的努力。在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呈贡区引进香格里拉青年致富带头人何永群、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教授谭尧升、旅游规划专家代小波、花卉产业专家付超作为帮扶团队,组团式帮扶4个涉农社区。

通过蹲点调研,人才团队为社区发展指明了明确方向。谭尧升率领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专家团队引进各类资源,目前已实施了网红墙、咖啡吧书屋、媒体中心、写生摄影基地、乡创馆5个项目。何永群直接把自己的创业团队带到万溪冲,与社区合作运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像万溪冲社区一样,人才团队的入驻,不仅为乡村的发展科学谋划了“路线图”,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科技、信息、资金、管理、项目等管理要素集聚到乡村,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选派人才通过技术指导、决策咨询、项目合作等方式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为农村社区解决了一批“卡脖子”的产业发展难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淑斌在晋宁区宝峰街道建设“月季花芯片”研发基地,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了10个环保月季新品种,育种规模达到每年20万粒种子,不仅帮助晋宁突破了技术瓶颈,还将研究成果推广向全国。西山区“万名人才兴万村”选派专家李顺把矮化苹果种植技术和果树病害防治的技术带到团结街道永靖社区,将苹果产量从原来的每亩1.26吨提升到现在的每亩1.31吨,间接为果农带来经济效益500余万元。

一批选派人才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树乡村文化品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旅局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张永兴作为帮扶人才,挖掘皎平渡镇杉乐村红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打造杉乐村委会民族特色文化和红军长征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一批选派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为村(社区)长远发展献策献力。昆明经开区广泛梳理13个村改居社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辖区内企业人才多的优势,从辖区企业人才中选取了13名经济管理、城市规划、法律咨询、党务研究等方面的专家,一对一帮扶,为村改居社区解决了一系列在城市更新改造中遇到的难题。

一批企业经营人带动项目落地、农民增收。富民丰禾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花以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当地村民栽种胶泥土大米,实现产销供一体化,还用抖音、快手、微信等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成功将款庄胶泥土大米带出富民,推向全国。

一批教育人才采取送教下乡、送课进村、巡回讲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教育帮扶。如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金牛幼儿园和高新区第二幼儿园对口帮扶共建,教师定期进行业务交流,进一步提高马金铺街道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立足长远、授之以渔,培养土专家、田秀才

狭窄的巷道、斑驳的土墙,房前屋后红的灯笼花、橘的炮仗花、粉的三角梅静静盛开……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游客称赞:“随手一拍,都能看见乡愁。”

雁塔村是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村之一,在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进行农旅融合探索。昆明市住房保障局的罗清元是雁塔村工作队队长,从驻村那天就开始和村干部一起打造“花巷雁塔”,今年他又被选为安宁市“万名人才兴万村”人才,定点帮扶雁塔村。

在雁塔村推进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村过程中,罗清元带着村干部一起出谋划策,一点点盘活闲置房产、建立经营制度,并为当地打造了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村集体目前有餐饮经营服务社、雁塔花巷工匠队、乡土文艺宣传队、物业管理服务站等,均由本村村民担任。特别是花巷工匠队通过全面承担雁塔村实验村建设的工程项目,发掘了一批乡土工匠人才,实现工程建设人工报酬全部留村。

今年,他们还公开招募经营人才,将90后大学生赵全康回引担任乡村CEO,负责经营村办企业安宁花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赵全康自小在雁塔长大,担任CEO以后,又招募了几名年轻人一起做活动策划、信息宣传等。赵全康说:“我们要继续盘活村里的资产,多策划活动、多做宣传推介,让雁塔更红火。”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培育带不走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和乡村本土人才。在昆明市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像安宁市一样,各县(市)区以驻村工作队、本土人才等为依托,采取“师带徒”“一师多徒”形式,为乡村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

盘龙区“万名人才兴万村”选派人才汤林是滇源街道中所村委会皮家营村民小组的小组长。他发挥自身特长,推广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各类特色果木花草、中药等,种植户平均年收入可达七八万元。

宜良县“万名人才兴万村”选派人才艾文喜作为县农业广播电视分校校长,在结对帮扶耿家营乡石子村委会时,根据当地条件鼓励村民种植园艺配饰植物。他请来教师给村民举办了一期农民高素质培训班,带领90多名村民到斗南花市、晋宁等地实地学习,还动员本地种植大户和大家分享经验。

五华区结合西翥街道新民社区产业发展需要,聘请了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专家华蓉常态化指导村民进行羊肚菌种植,并将鲜切花种植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兼技术指导范小矿、佟兴亮吸纳为“万名人才兴万村”人才,以一对一、师带徒培养模式,把当地33名农民培养为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带动附近160名村民就业,人均可为家庭年增收36000元左右。

专家来支招,乡村振兴有了源头活水,职业农民培养起来,乡村振兴有了有生力量。下一步,昆明市委组织部将围绕全市“三农”工作重点,进一步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平衡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人才力量,助力人才精准发挥作用。同时,积极搭建平台,让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有机联动、相互配合,激活乡村人才队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