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迪庆锚定目标 全力以赴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1/07/30 新闻 浏览:165
盛夏时节,绿水青山、雪山峡谷之间,迪庆藏族自治州处处迸发勃勃生机。行走在迪庆高原,最美的画面是老百姓灿烂的笑脸。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迪庆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4元,同比增长16.1%。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多亿元,同比增长9.6%。乡村聚人气,发展添动力。迪庆州坚持所有工作都服务于“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立足实际,聚焦“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世界的‘香格里拉’”定位目标,超前谋划、不塌时序、节节推进,奋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稳中求进加快高质量发展
7月26日,迪庆藏族自治州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在香格里拉举行。全会要求,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的重大意义、思想内涵和总体要求,把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州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把会议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迪庆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在小众高端、特色精品、优质高效上做文章,以有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把特色做成主导,把稀缺变成效益,不断加快迪庆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力争“十四五”末,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实现翻番,产值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成倍增加,真正把迪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转化为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打造世界高端葡萄酒产区。迪庆州澜沧江、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日照时间长、早晚温差大、土壤通透性好,是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区域,是国内外顶级葡萄酒行业专家认定的高端葡萄酒产区。迪庆将以一些知名葡萄酒品牌为基础,依托“中国冰葡萄酒城”的影响力,发展壮大葡萄产业。到2025年,建成3万亩优质酿酒葡萄基地,继续提升香格里拉葡萄酒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世界高端葡萄酒产区,葡萄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
——打造香格里拉特色畜禽品牌。迪庆州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品种6个,其中:牦牛、藏香猪、尼西鸡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品种。“十四五”期间,迪庆将着力加强牦牛、迪庆藏猪、尼西鸡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加大特色畜禽规模养殖,积极开发特色畜禽产品深加工,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到2025年,年出栏牦牛(肉牛)8万头、藏猪(生猪)45万头,尼西鸡(土鸡)200万羽,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打造全国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迪庆境内有药用植物867种,尤以冬虫夏草、当归、秦艽、木香等品种出名,年蕴藏量25万吨左右,药用植物资源总面积1074万亩。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山区是我国的中药材传统种植区域,1974年,商务部命名维西县为全国当归基地县。迪庆将以高海拔山区为重点区域,积极发展当归、木香、秦艽、白术、重楼等中药材品种,加快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加强中药材有机基地建设,加强中药材产区田间工程、产地初加工基础建设,着力提升中药材生产加工能力,依托迪庆藏药品牌,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到2025年,全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
——打造世界一流松茸加工和集散交易中心。香格里拉松茸具有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迪庆是全球仅有的3个松茸产区之一,也是世界松茸主产区和集散地,每年达1500吨的松茸从迪庆走向北上广深大都市及日本、韩国等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迪庆将切实加强松茸资源保护,实行划区保护、休养生息,实现松茸资源的永续利用、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建成世界一流松茸集散交易中心,年交易量稳定在1500吨左右,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迪庆州紧紧围绕长治久安这个根本任务,紧扣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的106项任务清单,扎实做好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运用好“一平台、三机制”,确保实现“四个覆盖”,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建设。
一流标准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
旅游业是迪庆州发展的主引擎,也是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的主要依托和最大优势。迪庆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标准,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坚持高端高品质方向,擦亮名扬天下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把迪庆建成世界顶尖旅游胜地。
锚定目标全力以赴谱写迪庆新篇章
雨后的纳帕海,草绿了,花开了,人们对高原美景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一直期盼能来香格里拉,今天终于如愿以偿。”7月27日,从四川自驾到迪庆的游客孙绍龙对这里的景色赞不绝口,他计划在香格里拉待上一周,进行深度游。
迪庆州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多元文化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家园。“十三五”期间,迪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亿多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97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07亿元,与“十二五”期间总收入相比,增长90.63%。今年上半年,迪庆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40余亿元。借助优质的自然人文资源及“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两个世界级品牌,迪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何做大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的“香格里拉”将是迪庆州在“十四五”期间面对的主要问题。
为此,迪庆州成立专班,理清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是对迪庆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单纯的文化旅游发展,充分在世界的“香格里拉”的内涵外延上下功夫、做文章,使之与迪庆政治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全方位对接,成为统领各方工作的总抓手。突出旅游业在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中的支撑作用,按照打造世界顶尖的旅游胜地要求,围绕“四个一流”工作任务,从17个方面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并明确了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资金政策保障、营商环境打造等四个方面的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见效。
按一流标准完善基础设施。以美丽公路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快速路、主干道、连接路建设,形成“快进慢游”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旅游景区与干线公路以及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建设,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加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推进观景平台全域覆盖,推进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汽车旅游营地、旅游服务点等设施的建设。推进香格里拉机场五期改扩建,提升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大航线的培育力度,扩容与国内一线城市的空中通道。
按一流标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梅里雪山品牌工程,讲好梅里雪山故事,着力打造茶马古道品牌,以线性旅游产品贯穿其中。对标国际一流景区景点硬软件水平,完善和提升梅里雪山、普达措、巴拉格宗、虎跳峡等龙头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品牌引领、高标准规划建设集高原乡愁韵味、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特色于一体的纳帕海综合治理工程,创新推进旅游新业态发展,不断推进文旅融合、生旅融合、交旅融合发展,实施汽车旅游营地、高原体育基地等建设项目。
按一流标准建设高端酒店。发挥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作用,大力引进“一站式服务”运营模式,按照《省委关于加快推进半山酒店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建设一批“藏在山间、隐没林中、外观古朴、内部高端、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半山酒店,布局丛林徒步、度假康养、文化体验、探险探秘等各类产品,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文旅产品和优质服务。
按一流标准提高管理水平。持续深入落实我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综合监管考评,加大“诉转案”力度和提高“行刑衔接”,打击各类欺诈行为,保持治理乱象的高压态势。参照国际旅游市场的通行规则和服务标准,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旅游市场规则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国际习惯、国际标准、国际礼仪以及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全州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改善民生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从1950年不到10万元的财政收入,到2004年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再到2020年的15亿多元,多年来,迪庆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高速的增长。”迪庆州财政局副局长胡学礼说,在财政支出方面,迪庆财政立足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着重在“加大力度向上争、优化结构科学支”上下功夫,财政支出总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迪庆财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证财政支出总量连年保持5%以上增长率的同时,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支出力度。
“十三五”时期,迪庆州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60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7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3.85万元,年均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487元增长到1万元,年均增长9.2%。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