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没有“停工”的瑞丽市工业园区
发布时间:2022/07/05 新闻 浏览:211
一顶顶颜色各异的棒球帽从流水线上运往世界各地,一排排自动化绕线机助力缅籍工人轻松高效生产,一件件红木家具在工人巧手雕刻下尽显中国美学……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工业园区依然有序生产,为地方工业经济撑起了一片晴空。
5月底,实行全封闭管理2年多的瑞丽市工业园区徐徐打开了大门。作为首批走进工业园区的记者,我们近距离观察企业和缅籍员工的日常,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盼开放,企业静待东风起”
采访车刚驶入工业园区,白色的雾化消毒液开启喷洒,人员扫码通行。正值中午两点,骑着电动车、摩托车的缅籍员工,忙着去厂区上班。
瑞丽市工业园区成立于2006年,是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业基地、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点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区内28家企业涉及摩托车、机械电子及零配件、现代家具、服装鞋帽纺织品加工等。
在疫情期间,瑞丽市尚宝电子元件有限公司的订单不断,两个车间的机器轰鸣声不止。总经理李朝霞告诉记者:“在疫情期间,工业园区实行全封闭管理,让我们的生产没有中断。公司近三年产值逐年提升,一方面投入1000多万引进了先进的设备,提高了效率;一方面是300余名缅籍员工与工厂共同坚守,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胞波情’。”
缅光帽业(瑞丽)有限公司厂长陈喜乐急着购买了回河南老家的机票,他2年没有回家了。“我来瑞丽时,儿子才这么高,如今都长到1米7了。”他用手比划着说。平时,他与家人只能在视频电话里见面,谈到回家眼里放光,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说:“公司一顶棒球帽出厂有22道工序,需纯手工制作,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来瑞丽建厂,就是看中这里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了留住工人,他们给员工每月增加了500元补助,缅籍员工的工资在2500至3000元之间。“如今,厂里只剩下200多名工人,产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只能等待。”
“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解决口岸、国门开放的问题,让更多的缅籍员工回来,助力企业再次振翅腾飞。”谈到未来,李朝霞迫切地说。
“在中国,我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早上八点,缅籍工人得意温在食堂吃过早点,步行至车间,她启动机器,拿出电子零件逐一摆放在机器固定位置上,待绕线完毕后,再将其拿出贴胶。“每天可以完成一万多个。”在瑞丽工业园区,手脚越麻利,完成的零件数量越多,就意味着有更高的收入。“越发觉得留在中国,是我做得最正确的选择。”她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是走还是留?”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缅籍人员面临着两难选择。“回缅甸,只能天天待在家里,没啥事情可干。”得意温思来想去,决定留在中国,留在瑞丽工业园区,“这里有多家工厂,不限学历,包吃住,每月能领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对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
20岁出头的得意温勤劳能干,手脚灵活,很快就适应了工厂节奏,“轰隆隆的机器,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感觉很新奇。”在工作期间,得意温总是早早来到岗位,完成自己定下的小小目标。下班后,她就约着两三个朋友在园区散步,逛逛超市,买点生活用品,“园区的宿舍宽敞舒适,还有阳台,食堂的餐食也是按照缅籍工人口味制作的。”宿舍、工厂、食堂,这样三点一线的园区生活,转眼得意温已过了近三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面临着失业,我还给家人寄点钱维持生活,很满足了。”
自疫情发生,瑞丽市工业园区第一时间采取全封闭、企业小闭环的疫情防控措施,实现了园区内人员零密接、零感染、零病例,让企业始终保持正常生产,为缅籍员工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收入。“在中国,我感觉很安全,很幸福,有家的归属感。”得意温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和得意温同样生活在工业园区的缅籍工人有2300余人,20岁的凯明吞是其中一位。瑞丽发生疫情后,因语言不通、信息闭塞,缅籍工人难免会有害怕、恐慌情绪。“会缅语的管理人员免费给我们发放口罩、酒精等物资,定期给宿舍、工厂消毒,细心地教我们做好个人防控。”严谨精细的疫情防控措施让缅籍工人吃下定心丸,“现在我都已经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了!”凯明吞笑容洋溢,“刚开始我们还有些顾虑,担心疫苗是否有副作用,后来,园区领导带头示范,疫苗能帮我们抵抗病毒的入侵,为啥要拒绝呢?”在工厂待了两年半,凯明吞逐渐爱上了这个安全有爱的地方,还自学了中国话,特别想去中国其他地方逛逛、购物。
“有信心打造疫情防控放心区”
2021年,瑞丽市工业园区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工业总产值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升规企业2户,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瑞丽市工业园区内设工(管)委,有19家平台公司入驻,管理和服务企业。在封闭管理期间,围绕正常审核、防疫阻隔、日常监管3道关口,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园区党工委、平台公司联合党支部、N家入园企业和施工单位党支部共同参与的“1+1+N”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建立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负责抓好组织协调、动员发动、人员排查、应急处理、消毒消杀等工作,为企业正常运转构筑起铜墙铁壁。目前,园区依然在严格执行有关防疫要求,严禁员工聚会,15天进行一次全员核酸检测,3天开展一次场所消杀……
园区外籍中心主任刘建军离家仅半个小时的路程,他却连续7个月没有回过家,春节也在园区值班。常驻变长住,这是园区工作人员的常态。刘建军说:“园区能实现人员零密接、零感染、零病例,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外籍人员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找我们咨询,获得帮助。目前,我们正在为园区所有的缅籍员工办理工资卡,让他们可以兑换成缅币,方便他们存钱、寄钱。”
记者了解到,园区正在千方百计加快雅戈尔(瑞丽)服装产业园、云南瑞丽标准厂房聚集区等项目建设,扩大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园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能力;及时兑现减税降费、免租减租政策,积极落实复工复产、解难纾困政策和新进外籍员工试点工作;到市区各网格进行招工,逐步缓解部分企业的用工难问题等。
“危机中孕育着生机。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全力打造疫情防控放心区,确保生产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园区工(管)委负责人表示。
疫情终将过去,边境从此不同。瑞丽,依然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依然是中国人与缅甸人合力拼搏的逐梦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