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大理漾濞:沃野遍地是“丰”景 “农”墨重彩谱新篇

新闻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元气满满复工餐” 从胃开始唤醒“天选打工人”之魂 随着假期的结束,许多朋友们又要回归“搬砖”模式,但过...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这里自然景观神奇峻秀,高山入云,大江奔流;这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的...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大理漾濞:沃野遍地是“丰”景 “农”墨重彩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2/11/04 乡村振兴 浏览:106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聚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克服漾濞“5·21”6.4级地震影响,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藏粮于技让“米袋子”更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期,在漾濞县新改良的高标准农田里,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随风摇曳,收割机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一派丰收景象。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改造政策,漾濞县漾江镇桑不老村村民唐玉华家几十亩稻田没过几个小时就收割完了。“以前十亩田地,两三个人要收割三天左右,现在用收割机,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收割完了。国家政策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机耕路修通了,灌溉用水更方便了,粮食产量也增加了。”唐玉华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漾濞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财政支农投入重点,对标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字”综合配套方针,集中资源、连片开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有10多万亩,预计在2030年前完成3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漾濞县依托乡村振兴、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沪滇协作、定点帮扶等项目,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农作物种植业保险、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持续稳定粮食生产。2022年,全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2.42万亩,产量7.24万吨。

绿色引领让产业更兴旺

漾濞县以“绿色引领特色产业发展”为思路,依托区位、生态、资源、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打造以漾濞江为主轴的漾江沿岸粮食主产区,在西部冷凉地区,围绕高效节水、山地改造发展中药材种植区,在南片三个乡镇以改善水利、交通条件为重点,发展热区产业。全县9个乡镇65个村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农、牧、草、药、旅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在巩固壮大以核桃产业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药材、李家庄苹果、云岭牛、和牛等其他特色种植养殖业,不断拓展新兴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以贡菜、鱼腥草、辣椒、水晶豌豆为主的‘四道菜’特色产业,守住群众的‘菜篮子’和‘钱袋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明介绍说。

此外,漾濞县还加快打造一批知名特色农产品,抢占“绿色食品牌”制高点。目前,已成功树立了漾濞核桃、漾濞软米、李家庄苹果、秀岭玉香梨等一批漾濞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县共有8家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37家,全县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150亩,有机产品认证16个,绿色食品31个。

截至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超5万亩,种植品种达40余个,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被认定为“云药之乡”。

特色养殖让“钱袋子”更鼓

时下,走进位于苍山西镇石钟村的漾濞李俊种植养殖基地,茂密的核桃林中,遍地的“生态鸡”正在林中觅食、相互追赶。

李俊在县里种植养殖项目的帮扶下,“生态鸡”从几百只养到如今的几千只,收入最多的一年有20多万元。他还计划帮助更多的乡邻怀抱“金鸡”,过上好日子。“我打算把周边村民都带动起来,扩大土鸡养殖规模,拓展经销点和电商销售,让规模越做越大。”李俊说道。

近年来,漾濞县按照“猪、牛、羊并举,特色养殖业作补充”的发展模式,推行高产、优质、高效科学养殖发展模式,群众发展养殖业积极性高涨,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户、养殖小区不断涌现。2021年末,全县有规模养殖场29家,大牲畜存栏68065头,家禽存栏459885羽(只),肉类总产量15369.45吨,禽蛋产量596.56吨,奶类产量615吨,畜牧业产值达7.04亿元。

乡村振兴让百姓日子更好

漾濞县把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统筹推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革命”。出台《漾濞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动员全县1800名党员干部回乡参与家乡规划编制,全县944个自然村聘用保洁员总数达1083名,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17751座。持续改善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抓实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探索出光明村乡村振兴“五五模式”,打造了脉地村甘屯红色旅游、阿尼么“艺术点亮生活”、太平村“乡村记忆”等一批试点,乡村振兴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更加高质高效、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赵明说道。

据介绍,2021年漾濞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8亿元,是2012年14.73亿元的2.6倍,年均增长10%;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353元,是2012年17543元的2.1倍,年均增长7.9%;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30元,是2012年5066元的2.8倍,年均增长10.9%。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十年来,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取得历史性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