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busines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云南弥勒大规模开展生态修复开辟出现代生态康养之地

新闻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元气满满复工餐” 从胃开始唤醒“天选打工人”之魂 随着假期的结束,许多朋友们又要回归“搬砖”模式,但过...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这里自然景观神奇峻秀,高山入云,大江奔流;这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的...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云南弥勒大规模开展生态修复开辟出现代生态康养之地

发布时间:2021/12/15 商业 浏览:144

边疆民族地区如何巩固生态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给出答案:以生态为核心、以绿色为基底,以健康生活为目的,大规模开展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植树造林,从而开辟出了现代生态康养之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致富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徜徉在总是流淌着大自然跃动绿色生命力的太平湖森林小镇,长短不同的镜头不断闪现:蓝天白云之下,成群结队的白鹭展开洁白无瑕的双翅来回超低空滑翔戏水,湛蓝色的湖面上不时翻溅起碎雪如玉的水花;湖泊林立、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云雾缭绕的公园内,来自港澳、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游客尽情地演绎着“飞花逐梦”的心情……

可有谁知道,四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芜之地。“地里石头特别多,种烤烟、玉米也是东一棵西一棵,零零散散,一年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和供孩子读书。现在好了,依托太平湖公园发展旅游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小太平村的村民杨绍云说。

地处公园规划区内的小太平村共有农户144户、总人口555人,世居汉、彝、傣等民族,村民以种植烤烟、玉米为主,由于该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现象严重,加之当地90%以上为山地类型,坡度大、土层薄、土地生产效率低,部分耕地被撂荒或废弃,部分林地上只能生长灌丛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给当地群众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小太平村是公园建成后的直接受益者。2016年,太平湖森林小镇项目启动,景区共流转小太平村土地3977.41亩,太平湖森林小镇在建设和建成后优先吸纳已流转土地的村民在景区就近务工,让村民有了“地租+工资”两份收入。目前,景区共吸纳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人均年收入达4万多元,为该村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之前,这些山地,我种了些包谷,几亩地的收成仅够喂几十只鸡。现在我把山地流转给太平湖森林小镇植树栽花,每年有2万多元的租金;小镇又招聘我到公园里管树浇花,不仅学到了园林管理和种花技术,每年还有近4万元的工资,真是‘1+1大于2’啊!”小太平村村民柳艳波对记者说。

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太平湖森林小镇探索出了“景区景点+农户+产业园+游客”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当地村民将土地以每年800元至1500元的价格流转至项目区,获取租金;建设方积极吸纳和引导周边村寨已脱贫户、闲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在项目区内就业。目前,在岗349人中有项目辖区农户106人,人均年工资收入3.9万元。项目建设带动了村民盘活自有土地或房屋资产,参与苗木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每年带动村民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今年61岁的杨绍云是一名老木匠,早年以务农和做木活为生,土地流转给太平湖森林小镇建设后,他就无地可种了。去年,杨绍云在自己家开了一个40多平方米的农家小院,和老伴经营卤鸡米线和酥肉米线,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杨绍云火红的日子,得益于村里发展旅游产业。

“经过四年多的生态治理,因地制宜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累计种植各类乡土特色花卉苗木506万株,建成苗木产业基地和特色花卉基地3800余亩,形成‘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梯度发展立体综合生态体系,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康养旅游。”云南省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副总经理薛高说。

昔日贫瘠的石头山,今朝蝶变云雾缭绕的万亩花海。今年国庆期间,太平湖公园“花飞蝶舞”大地艺术景观精彩呈现,数万株颜色各异的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褪去云雾的外衣,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观景人数超过了3.2万人次。据统计,小镇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亿元,小镇除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外,还荣获了首批中国林草产业(森林康养类)创新基地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