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云南做好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人工繁育,珍稀濒危草本植物有望得到就地保护

新闻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元气满满复工餐” 从胃开始唤醒“天选打工人”之魂 随着假期的结束,许多朋友们又要回归“搬砖”模式,但过...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这里自然景观神奇峻秀,高山入云,大江奔流;这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的...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云南做好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人工繁育,珍稀濒危草本植物有望得到就地保护

发布时间:2021/10/12 新闻 浏览:155

“像石斛、重楼这样的名贵中药材还好认些,比较冷门的黄精很多人都不认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普洱支队队员郭元丰说,难以识别,给草本植物的保护带来了挑战。

随着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在云南,就地保护、人工繁育等一系列保护措施持续推进,一些珍稀濒危草本植物有望得到更多呵护。

“杂草”可能恰是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郭元丰长期在森林保护一线工作。他告诉记者,当前野生草本植物保护形势较为严峻,“公众的相关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一些商业价值较高的野生草本植物像石斛、重楼等,都是被采集的主要对象,过度采挖对野生植物资源影响很大。”

“有时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伤害珍稀濒危植物。”长期致力于兰科植物保护利用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石宝表示,“有时‘杂草’可能恰是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商业介入导致的过度采挖。”他说,由于大多数兰科植物观赏价值较高,部分还可做药用,加之此前兰科植物未进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有的村民擅自将兜兰、独蒜兰等采挖回家种植、售卖;有的厂商定点收购甚至组织村民采挖,严重破坏了这些植物的野生种群。

根据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兜兰属除了硬叶兜兰、带叶兜兰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其余30多种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石斛属中除了曲茎石斛、霍山石斛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其余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认识植物是保护植物的前提

张石宝告诉记者,他的团队已连续多年未在野外观察到野生铁皮石斛。此次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重楼属植物,曾遍布一些山区群众的房前屋后,但由于过度采挖,很多已经只残存于深山老林。“好在草本植物繁殖能力相对较强,随着保护力度加大,有些保护区边缘已经长出了新的重楼幼苗。”张石宝说。

“除了生态价值,草本植物的经济潜力巨大,特别是背后蕴含的巨大种质资源价值,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草本植物的栖息环境。”张石宝介绍,野生草本植物蕴藏的种质资源,保护了上百万年才演化来的重要遗传资源,为新品种选育、老品种改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不管是为了保护整个生态系统,还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种质资源,就地保护都尤为重要。

“认识植物是保护植物的前提。”张石宝建议,有必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摸底和相关宣教工作,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

做好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人工繁育

保护草本植物既要做好就地保护,也要做好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人工繁育。

麻栗坡兜兰由于观赏价值高,受采挖威胁较大。“生境破坏和人为采挖是导致野生植物种群减少的主要因素,合理的人为辅助手段有助于草本植物野生种群的恢复。”张石宝表示,随着种子无菌萌发等技术的成熟,可以实现不少草本植物的规模化繁育,一些人工繁殖的幼苗可以回归到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

由于不少兰科植物本身是小种群散布,野外种群自然恢复并不容易。

单是收集麻栗坡兜兰的种质资源,张石宝团队就花了整整3年时间。一个野外居群往往只有十几株的麻栗坡兜兰,如今张石宝的实验室已经有了上万株。“人工繁殖栽培是缓解野外种群采挖压力的重要手段。”张石宝期待,通过严格的执法和成熟的人工繁育技术的应用,未来草本植物的野外采挖有望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