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云南屏边:唱响四季歌 走好特色路
发布时间:2022/04/18 新闻 浏览:80
优越的生态环境、2400余米的海拔高差、显著的立体气候,使坐落于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在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品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多年来,产业“小散弱”,发展相对滞后,让屏边百姓守着“聚宝盆”过着穷日子。
近年来,屏边县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找准主攻方向,充分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丰富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绿色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质等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今,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砂仁、冬有猕猴桃,屏边县逐渐走出一条乡村富民产业新路子。
立足优势谋发展
春天里的大围山,生机勃勃,天然林木环绕左右,花朵的芳香经久不散,层层叠叠的薄雾绵延数十里,伴着春色流动。在云和山的深处,山路弯弯悠长,阳光洒满66万亩原始森林。
“寒冬腊月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是大围山的真实写照,这里依次分布着湿润雨林、季节雨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丰富的物种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原生植被集中连片分布,从低海拔的河谷地带到高海拔的山峰,孕育了我国最完整的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
广袤的森林植被为屏边16万苗族群众带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形成特殊的“立体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6.3℃,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森林覆盖率60.31%,年平均相对湿度86%,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为100%,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年均达2331个以上。
屏边的优势在生态,出路也在生态。依托山地特色,红心猕猴桃种植成效显著,除品质上乘外,成熟期比其他地区早了2至3个月。
“屏边荔枝肉厚皮薄、清甜微香、果实糖酸比合理,充满自然味。”屏边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陶文元介绍,屏边的荔枝和猕猴桃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砂仁、杉木等产业也逐渐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屏边持续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构建“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累计发展荔枝、猕猴桃、枇杷等水果种植30万亩;杉木、桤木等用材林105万亩;发展砂仁、草果、小黄姜、屏边三七等中药材种植30万亩。
调整结构增动力
“村民以前种核桃、梨,但土地产出低,只能勉强维持生活。”驻村工作队员胡云才说。期咪村位于新现乡西北部,距离县城45公里,过去是村民口中的“边缘村”。
驻村工作队进驻后,结合当地海拔高差大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鼓励扶持群众发展砂仁产业,目前,砂仁种植面积超过2000余亩,每亩产值可达两万元。接下来将统一规划集中养殖区,让群众同步发展生猪、肉牛等养殖项目,通过长短结合的方式让收益最大化。如今,期咪村村民住上楼房,开上轿车,生活更有干劲。
春日里,来到湾塘乡阿碑妃子笑荔枝产销专业合作社,千亩荔枝花飘香,蜜蜂正在花丛中嘤嘤嗡嗡采蜜。湾塘乡种植荔枝历史悠久,但由于农户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导致产量和品质不高,致富果被藏在大山里。对此,湾塘乡党委、乡政府组建合作社,依托专家成立试验示范基地,共同解决荔枝种植难题。
湾塘乡阿碑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杨树春介绍:“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入股的模式进行运营,去年农户获得分红20万至30万元。在技术方面,借助专家团队形成统一、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共带动周边荔枝种植5000余亩。”
围绕荔枝、枇杷、猕猴桃等主导产业,屏边县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引进基层专家工作站、依托科技院校等技术骨干力量,推进特色产业前沿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组建县林果药产业发展扶持专班,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优势。
通过发展城市周边庄园经济带和特色产业示范园,屏边县实施以农田生态系统及乡村、庭院为重点的城乡绿化,造林种养结合、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美化了城市周边。“到了荔枝成熟的季节,旅游大巴直接开进地里,每天来采摘的游客超过60人,一天能收入1万多元。”湾塘乡沿溪村荔枝致富带头人何会成笑着说。
创新发展聚活力
在屏边电商产业园内,巨大的电子屏显示货物发往全国各地的路线图,还可实时采集屏边各乡镇的物流环节、区域网点、业务总量等核心指标数据。随着货物集散,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
随着荔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何扩大销路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020年,屏边县成立电商产业园,进一步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让荔枝销售走上快车道。“依托四季丰富的水果产品线,园区对水果产品进行深加工,推出果干和罐头产品,以荔枝、猕猴桃为主要产品打造县域优质品牌,拓宽产品体系。”屏边电商产业园负责人杨蕊萌介绍,2021年园区完成销售额3934.1万元,其中本地农产品上行销售额约1100万元。
湾塘乡在做好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的同时进一步打造产业品牌化,驻阿碑村工作队队长松志超表示:“通过网红直播带货等电商营销模式,打响屏边荔枝品牌,保证产品产销两旺。”
站在山顶,遥望远处的滇越铁路人字桥,清澈的山泉从山涧飞泻而下,与奔腾的南溪河相汇,滋养着两岸的湾塘人。“做好产量和质量,还要发挥荔枝基地资源优势,以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南溪河畔生态为亮点,建设集观光旅游、漂流骑行、徒步露营、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体。”松志超说。
抓实特色产业,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屏边潜力巨大。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屏边将完善产品体系追溯、智慧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优质产品品牌,建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产业经济带和特色示范庄园。
上一篇: 昆明首个!疫情防控健康驿站计划5月启用
下一篇: 丽香铁路金沙江大桥主体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