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5号线通车 昆明地铁“米”字成形
发布时间:2022/07/01 新闻 浏览:70
6月29日,昆明地铁5号线列车首发,正式开通初期运营。
昆明地铁5号线北起世博园站,南止于宝丰站,线路全长26.45公里,全为地下线,设站22座。线路贯穿主城核心区,途经世博园、圆通山、翠湖、滇池等景区,串联起云南陆军讲武堂、抗战胜利纪念堂、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是昆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汇集自然、历史、文化元素众多的一条线路。
攻坚克难锻造城市“大通道”
作为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5号线采用“PPP+EPC”模式,由中国铁建和铁四院投资公司联合体作为社会投资人与昆明轨道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项目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
铁四院昆明地铁5号线项目负责人殷怀连表示,5号线充分发挥资本运作与设计牵头总承包项目的“铁建样本”作用,由铁四院牵头开展设计施工总承包,集中龙头企业优势兵力,整合全产业链优势资源,形成最佳组合。
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克服了北段上软下硬、中段岩溶发育、南段泥炭质土等复杂地质难题,并在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大考”中,全面符合财政部关于PPP示范项目的管控标准和要求,圆满实现“5号线上半年开通”的目标。
作为一条纵跨昆明市东北方向至西南方向的便捷“大动脉”,5号线可与已开通运营的1、2号线首期及3、4号线换乘,连接主城与北片区、西南片区。沿线市民可通过站点换乘,到达长水机场、昆明南站、昆明火车站,体验经济、实惠、快捷、环保的“一小时”市内交通生活圈。
自2012年6月28日昆明第一条地铁正式开通,已经整整过去10年。10年来,昆明地铁走过了从单线到“十”字、再迈向“米”字的历程。5号线开通后,昆明市地铁运营路线达到6条,总运营里程165.85公里,在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骨干线网的同时,将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南北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细微之处体现城市温暖
走进5号线,满眼皆是绿色清新,仿佛置身大自然中,尽显生态之美。
全线通过8座特色艺术站,为市民呈现出一个多元、丰富、立体的春城。标准站一线一景,强调标准统一;重点站一站一景,彰显地域文化元素,尽显“昆明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线路特征。其中,世博园站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题,圆通山站以“圆通花潮”为设计思路,华山西路站因临近翠湖公园而采用红嘴鸥为设计元素,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站艺术文化墙以电子屏呈现“秘境云南”主题,突出COP15“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
5号线车辆以绿色为主题色,内饰以飞舞的蝴蝶和生长的叶片为设计灵感,彰显出春融万物的昆明气质。车辆还首次在昆明地区采用牵引蓄电池供电技术,列车在无外部电源输入情况下,靠自身牵引蓄电池可行驶约两公里,可大大提高调车效率。
地铁通风系统利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点,采用全高站台门的开式通风系统,通过优化风道风口的布置形式,并充分利用车站位于地下恒温层土壤的蓄热蓄冷特性,让地铁内部空间“自由呼吸”。
5号线还是一条“贴心”线路。站内所有楼梯扶手都设有低位扶手,车站客服中心在侧边设有低位售票窗口、卫生间洗手台设有高低洗手位、无障碍卫生间设有小便器及配套栏杆、全线车站均设有母婴室等细节都凸显了温馨服务的理念。
畅享便捷智能出行体验
“5号线是全球首条搭载隧道影像系统(MTPS)的地铁线路。全线共有936块70寸成像于隧道壁的高清移动虚拟大屏,置身车中,可感受多彩云南,领略人文底蕴。”设计负责人彭扬介绍,5号线还是一条“智能地铁”。
据介绍,5号线增加了闸机电子支付(扫码、闪付等)过闸的功能,通过手机扫码便可直接进出站,大大方便了乘客的出行。借助大数据分析、高速网络传输、云平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5号线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供电系统,大幅提高供电系统智能化水平。
5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还将独立知识产权的国产云平台技术引入轨道交通领域,打造了城轨云和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业务的集中储存、网络和安全资源的按需分配、动态调整和资源共享,减少了设备数量和用房面积,提高设备利用率,大大节省了运维成本。
在昆明地区首次设置的在线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也是5号线的一大亮点,在福海主变电所及典型混合变电所内设置的基于视频、红外、温度、局放、压力等先进传感技术的变电所设备在线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评估、寿命预测、视频巡视、故障预警、故障诊断等功能,初步实现了变电所的智能运维。
上一篇: 解密杭州租房市场,余杭最热,滨江最贵
下一篇: 李瑛:“解忧杂书铺”里守住光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