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echnolog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云南建成珍稀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 用科技守护自然

新闻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元气满满复工餐” 从胃开始唤醒“天选打工人”之魂 随着假期的结束,许多朋友们又要回归“搬砖”模式,但过...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这里自然景观神奇峻秀,高山入云,大江奔流;这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的...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云南建成珍稀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 用科技守护自然

发布时间:2022/05/19 科技 浏览:84

近年来,云南省华能龙开口水电站以绿色环保为宗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理念,在金沙江中游第一个建成珍稀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建立了珍稀植物园、废水零排放系统等。

电站先后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2021年底,龙开口水电站又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成为云南省、华能集团首家入选的生产建设项目。

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夏日,走进位于鹤庆县境内金沙江中游的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满眼皆是青翠欲滴的绿色。波光粼粼的金沙江两岸,覆盖着精心养护的绿植,从大坝高处眺望,岸绿、水清、河畅、景美,展开环境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是华能集团在金沙江上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第一个水电项目,也是华能集团实施“跨流域”发展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一凡介绍,电站在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秉承同时设计、超前实施、提前投运、运行有效的理念,开工之初就确立了建设金沙江上的绿色电站的目标,工程建设符合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环保水保措施主要包括鱼类增殖站的运行管理、水生生态监测、陆生生态调查、水环境监测、厂区两岸绿化等;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综合防护体系。施工结束后,积极恢复景观,投资近2000万元进行植被恢复和复垦。

此外,水电站建设中坚持科技创新、示范引领,运用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三维模型设计、植生袋或爬藤植物生态护坡等新技术,积极营造良好水土保持生态;在水电工程中首次采用三级竖井解决半成品料高700米落差和长距离空间转弯胶带机运输成品骨料,减少占用耕地林地面积504亩;采用竹条牵引方式种植爬藤植物覆盖坡面,应用香根草的发达根系防治边坡,成功解决了渣场边坡绿化及水土流失问题,同时修建珍稀植物园,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树进行移栽保护。

龙开口水电站在大坝左右岸设置灌溉引水取水口,每年为下游沿岸10.8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7937万立方米、人畜用水202万立方米,这一匠心独运的惠民举措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同时,为积极响应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号召,龙开口水电站依托“华能百千万工程”援助机制,每年在库区实施村容村貌整治项目和环境保护工程,有效解决了库区村庄垃圾处置问题,切实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让人居环境更加和谐。工程结束后,电站将燕子崖渣场、料场植被恢复工程供水系统及投资3.52亿元、长48公里的公路,无偿移交地方政府,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

勇于创新推进绿色发展

2021年5月,龙开口水电站集运鱼系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集运鱼系统是华能集团投资建设的首个集运鱼系统,同时也是云南省首个大型水电站集运鱼系统。系统突破了水电站大坝对上下游鱼类活动的阻隔,为中华金沙鳅、长薄鳅、短须裂腹鱼、鲈鲤等金沙江濒危土著鱼种的种群繁殖和基因交流创造了条件,成为助力长江流域整体生态恢复的新举措。

“亲鱼培育池里2厘米左右的灰色小鱼苗是鱼类增殖站年后刚培育出的鱼苗,过几个月鱼儿长大一些,就可以转移到室外的方形鱼苗培育池进行下一级的培育,最后再进行集中放流。”龙开口鱼类增殖站科研人员介绍,增殖站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2010年7月投入运行,是金沙江中游第一个投入运行的珍稀鱼类人工增殖站,委托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运行管理,已成功人工繁殖短须裂腹鱼、细鳞裂腹鱼、岩原鲤、鲈鲤和长薄鳅等5种国家珍稀金沙江土著鱼类,投运至今已连续12年进行了13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的鱼类数量达196万余尾。

鱼类增殖站不仅有效保护了龙开口江段的各种稀有鱼类,最大限度减少水电工程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成了水电站的环保科普宣传展示窗口,展示了中国水电建设注重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

截至2021年,华能澜沧江公司已投产发电项目完成水土保持投资35.64亿元,在建项目3.78亿元,西藏清洁能源基地水电站项目初步估算21.28亿元。糯扎渡、小湾、景洪、功果桥等澜沧江上的梯级电站正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