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以蔬菜、烤烟、玉米、辣椒、野生菌为主导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五色图”
发布时间:2021/11/24 乡村振兴 浏览:212
绿色的蔬菜,金色的烤烟,白色的玉米,红色的辣椒,多色的野生菌……在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马鸣乡这片丰沃的土地上,一幅乡村振兴“五色图”正徐徐铺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今年以来,马鸣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以蔬菜、烤烟、玉米、辣椒、野生菌为主导,着力打造“五色产业”,切实擘画好乡村振兴新图景。
绿色蔬菜产业劲头足
初冬的早晨,田野里寒意十足。马鸣乡新楼房村委会蔬菜合作社青花种植基地里寒风阵阵,社员们却热火朝天,忙着采摘、搬运、打包、装箱。
2021年,马鸣乡规划种植青花5000余亩,目前已进入采摘期,预计实现收入1500余万元,带动300余农户增收致富;种植马铃薯1000余亩,实现收入300余万元;种植白菜1500余亩,实现收入3000余万元;种植豌豆500余亩,实现收入100余万元……随着绿色蔬菜产业的逐步壮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越来越足。
金色烤烟产业支柱稳
“烤烟收入占了我家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因为种植技术成熟,对种烤烟还是很有信心。今年我家有8亩种植合同,我种了接近9亩烤烟,完成了合同量,收入很好。”马鸣乡咨卡村委会的烟农曾志全说。
近年来,马鸣乡将烤烟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在提技术、稳烟农、稳烟区、稳产量、保质量上持续发力,强化核心烟区打造,不断引进烤烟种植先进技术,切实有效提升了烟田产出效率,烤烟产业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2021年,全乡完成烟叶合同收购量54600担,实现烟叶总收入8873万元,圆满完成2021年烤烟收购任务。
白色玉米产业有规模
马鸣乡还在玉米产业上不断挖掘、不断扩充、寻求突破,玉米产业规模逐年壮大。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订单式引导农户种植玉米,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2021年马鸣乡种植玉米14500亩,其中与双友牧业订单式种植青贮玉米1600余亩,实现年收入240余万元;与玉米制种企业订单式种植玉米3000余亩,实现年收入400余万元。
红色辣椒产业别样红
马鸣乡以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抓手,盘活土地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特色农业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从2019年开始,我除了按照合同量种植烤烟外,还种植辣椒,两年种下来,收入还可以,种3亩辣椒能收入15000多元。”马鸣乡密郎村委会56岁的杨星镇介绍说,“我们种的辣椒不愁卖,每年都有企业提前与我们签订保价协议,销售没有后顾之忧。”
2021年,马鸣乡引导农户种植辣椒4000余亩,实现经济收入120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辣椒产业成了马鸣乡的红火产业。
多色野生菌产业有特色
2021年,马鸣乡充分利用辖区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地貌适宜、土壤结构优质、森林植被良好的自然条件,本着“适度采摘、永续利用、重点保护、提升品质”的原则,实施启动野生菌保育扩繁试验示范工程。在大麦地、水涧河、普城建成了千亩野生菌保育扩繁示范基地暨农函大食用菌产业教学实践示范基地,野生菌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马鸣乡野生菌种类多,具有量大、质优的特点,每年都有众多商贩慕名而来,在马鸣聚集成了小有名气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乡野生菌干鲜混合产量600余吨,实现产值2140万元,捡菌农民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马鸣乡农科站工作人员吴桂荣介绍。
如今,马鸣乡规模化特色产业合作社已达13家,除烤烟外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2000亩,60%的农户步入产业化经营轨道,以蔬菜、烤烟、玉米、辣椒、野生菌为主导的“五色产业”正装扮着马鸣大地,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五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