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云南宾川发展种植业,幸福日子更有奔头
发布时间:2021/12/04 乡村振兴 浏览:18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大营镇华侨社区是一个归侨侨眷与民族聚居的社区,前身为国营彩凤华侨农场。2010年,农场就近融入周边乡镇,成立大营镇华侨社区。
近年来,大营镇华侨社区形成以种植葡萄、石榴、柑橘等水果为主,套种贡菜、大蒜等作物的产业发展模式,种植业成为社区的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初期,社区曾面临水不够用的困境,为此,大营镇党委、政府想方设法破解难题,投资1720万元实施一个水库引水工程和两个沟渠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用水问题。
用水有保障后,社区的种植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大家的钱包日渐鼓了起来。“我家一共种植10多亩葡萄,今年卖葡萄收入30多万元,除去成本也有近20万元。”越义发家还在田里面套种其他作物,“一年下来,总收入有30多万元。”
在发展自家经济的同时,居民也不忘管好社区这个“大家庭”,社区居委会牵头定下村规民约,大家既自觉遵守也互相监督。此外,社区居委会还积极调解矛盾纠纷,及时回应居民合理诉求、办结来信来访事件,做好社区综治维稳工作,并创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信访接待室、图书室、儿童之家、侨胞之家等,解决居民困难,丰富居民日常生活。
华侨社区邻里关系和谐,亲如一家。“有一户人家老人得了鼻咽癌,小孩得了白血病,知道消息后,社区居民们积极发动周边的人给他家捐款,让这家人得到及时治疗。”社区居民黄庭海说,类似邻里间互帮互助的事还有不少。
好日子有滋有味,好邻居互帮互助,居委会事事有回应,大营镇华侨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正如同墙上的一幅标语,“这里的生活最幸福,这里的日子最有奔头”。
种植业成为大营镇华侨社区的支柱产业
庆甜村的甜日子
云龙县漕涧镇仁德村庆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紧邻金六二级公路,共安置各族搬迁群众115户457人。庆甜原名箐田,随着搬迁安置点建成,搬迁群众生活幸福甜蜜,大家便把箐田称之为庆甜。
仁德村在搬迁户安置入住完成之初,就成立了中共漕涧镇仁德村易地搬迁党支部,有序推进搬迁点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扎实开展好“五个一批”帮扶工作,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自从搬到庆甜,交通便利了,小女儿读书也方便了,以前从积水塘到学校,孩子步行要将近一个小时,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读书了。路好走了,儿子从昆明回来也方便多了。”山上穷根难拔,山下脱贫有路,从鹿山村积水塘组搬迁到安置点的白族群众高王畅的生活变迁,正是这句话的现实写照。
为帮助搬迁的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党支部牵头组织起一支舞蹈队,由村民李燕萍带着搬迁妇女及老人一起学跳舞。大家互相熟悉后,再共同学习白族力格高、傈僳族瓜七七等民族舞蹈。现在,每到傍晚,各民族同胞齐聚广场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断,形成了各民族搬迁群众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的和谐画面。
新社区的新生活
2019年12月31日,云龙县诺邓镇福堂社区全面完成搬迁入住,从全县10个乡镇汇聚而来的591户2198人在此过上新生活。
“羊肚菌丰收了!”连日来,福堂社区居民刘学成逢人就说着好消息。福堂社区羊肚菌种植基地是沪滇协作项目,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首年种植了13.7亩,实现产量5.7吨,产值57万元。
短短4个多月,从种植到采收,刘学成获得了8000余元收益。像刘学成一样,在社区内实现增收的还有罗二业夫妇。“以前是有家的地方没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家,如今,搬到这里后,既找到了工作,又安了家。”罗二业说。
开办在福堂社区里的扶贫车间永福服装厂主要生产民族服装、校服、床上用品等,年生产总值达1000余万元。车间里的43名职工月平均收入都超过3500元,实现了社区居民“下楼就能工作”,照顾家庭和增收两不误。
居住在福堂社区,生活有满满的幸福感,陆星鹏夫妇深有体会。他们是社区第一对办婚礼的新人,但是面对新环境、新邻居,陆星鹏开始挺担心:“社区里居住着不同民族,结婚风俗也不一样,这个婚礼要怎么办?”没想到,邻居们听到消息后纷纷热心前来帮忙筹办婚礼。婚礼当天,大家送上祝福,还有邻居拎着自家的酒菜前来庆贺,喝起了“同心酒”。一次热闹的婚礼,让住在社区的居民更加团结。如今,陆星鹏夫妇有了一个1岁多的孩子,在社区里经营着自家的小饭馆,生活过得甜甜美美。
“社区还将把大棚蔬菜、林下种植养殖等平台作为抓手,增强社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居民收入。”社区副主任杨伟东介绍,今后将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社区管理,抓实社区服务,真正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