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大理南涧: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

新闻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元气满满复工餐” 从胃开始唤醒“天选打工人”之魂 随着假期的结束,许多朋友们又要回归“搬砖”模式,但过...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这里自然景观神奇峻秀,高山入云,大江奔流;这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的...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大理南涧: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

发布时间:2022/02/20 乡村振兴 浏览:82

一大早,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麻栗村委会山背后村民小组肉牛养殖户字国翠家,一家老小已经开始忙碌着照顾家里饲养的10多头牛。取草料、称重、拌匀、喂食……日常生活的这些小事情背后,是支撑他们走向富裕的“大产业”。

近年来,乐秋乡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发展思路,抓实“一头牛”产业发展,答好“产业之问”,群众的一张张笑脸将乡村振兴画卷点缀得更加美丽。

海拔2000多米的乐秋乡麻栗村,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好,虽然地广但处于山区,多为荒坡,大部分农户以养殖业为主。因肉牛价格稳定,日常病症较少,养殖难度不高,肉牛养殖成了村子的传统产业。

在字国翠家中,靠着养牛收益盖起的新房在院里分外显眼。“我们家养牛10多年了,经过政府部门的帮扶和技术指导,现在养的牛更多了,效益也越来越好,周边的许多农户也跟着养起了牛。”谈到养牛,字国翠满面笑容。

近年来,麻栗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利用荒坡资源种植牧草,推行冻精改良技术,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努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为骨干,小农户为补充的种植养殖模式。

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的不只有字国翠一家。据麻栗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吴文锋介绍,目前,麻栗村全村686户养殖肉牛的就有556户,占比81%,重点以散养为主,肉牛养殖数达1500多头。“一头牛”成了麻栗村“一村一品”的好产业,年产值1200多万元,让村民的日子逐渐“牛”起来了。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农户科学养殖肉牛的意识和水平,乐秋乡还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指导,并不断提高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培养村级防疫员,更好地为当地肉牛养殖户提供养殖保障。

“乐秋乡一直有养牛的传统,结合乡村振兴,我们多次开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并入户进行指导,为乐秋肉牛产业发展出份力。”从事兽医工作30多年的乐秋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周洪发说道。

据了解,乐秋乡共设4个改良站(点),并以乡改良站为中心,加大其他3个改良点的功能辐射力度,确保改良站(点)配种为主、积极开展异地输精为辅,借助中央基础母牛扩群项目,对改良犊牛实行奖补政策,调动广大肉牛养殖户的改良积极性。目前,已完成黄牛冻精改良1.02万头、牛出栏2.41万头,为南涧县“六个一”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