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xcz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省农科院助力云南农业巡礼

新闻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上抖音,吃“元气满满复工餐”,新一年满电开工!

“元气满满复工餐” 从胃开始唤醒“天选打工人”之魂 随着假期的结束,许多朋友们又要回归“搬砖”模式,但过...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文体旅跨界融合 云南怒江发展再升级

这里自然景观神奇峻秀,高山入云,大江奔流;这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的...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省农科院助力云南农业巡礼

发布时间:2023/01/03 乡村振兴 浏览:56

2022年秋季以来,云南省多地利用“水稻上山”技术种植出的水稻迎来丰收,山地农民吃上了自种大米。

近年来,云南将资源禀赋转变为富民兴边的优势农业产业,粮食产量由2012年的1687.3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930.3万吨,实现十连增。农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加持。作为科研院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围绕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聚焦粮、花、茶、蔗等云南特色或优势作物科学布局,形成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特色优势学科和技术支撑体系,近5年来年均科技成果示范应用面积达3000万亩,助农增收成效显著。

打造农业“芯片”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公告,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两系杂交粳稻品种“云两优502”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定通过,成为云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两系杂交粳稻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自主研发的新品种与新技术完成示范及应用面积超113万公顷,新增产值32.2亿元。在近几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云南省能实现总产量整体持平、单产超过全国水平,优良品种的选育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省农科院粮作所位于玉溪的种植基地,袁平荣研究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地里走走,掌握种植材料的生长情况和问题。他介绍,云南立体气候强,形成了早稻、中稻、晚稻、再生稻、多年生稻等多样性的水稻种植模式,一年四季均有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省农科院便开始了高原常规粳稻育种,引进国内外优质、高产、抗病的新材料,与云南地方优良品系杂交。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院分别与韩国农村振兴厅、国际水稻研究所以及国内相关科研单位、高校开展合作研究,育成一批具有优良特性的“云粳系列”新品种,以及银光、云粳20号、云粳37号等粳稻香软米新品种。

云粳37号是云南省首个公认的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品种。2022年9月21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共和镇纸房村“云粳37号”240亩的示范基地里,水稻生长整齐。该品种历经20多年选育,和普通粳稻香软米品种相比,直链淀粉含量低、米饭黏性高。经测算,每亩每年可实现2250元的产值,较普通稻谷增收750元。

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水稻品种的成功育成只是该院品种选育工作成果之一。近年来,省农科院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筛选了一批优质云粮、云花、云茶、云薯等品种,“云系”产品影响力不断提升。

其中,西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绿色高效玉米品种“云瑞408”对我国西南各省区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都具有抗病性。我国首个在生产上使用的富锌薯片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云薯304”,在晚疫病抗性、生理缺陷抗性和富含锌元素等方面超过国际王牌加工品种“大西洋”,打破了国外薯片加工品种大西洋的垄断。

2019年,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建立的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正式投入运行。截至2022年12月,已收集保存水稻、玉米、小麦等26类粮食作物资源、9类经济作物资源、14类蔬菜等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子4.5万份(瓶),其中66%以上为云南特色地方品种。“十三五”期间,省农科院选育研发稻类、玉米、麦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110余个(项),年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超253万公顷,引进国外及创制陆稻品种(系)6000余个,有效解决了云南及我国自有资源抗旱及抗病性差、育种手段单一等问题。

产品越来越优

随着2023年春节临近,年宵花将陆续上市。省农科院花卉所研发的高山杜鹃有望延续往年供不应求的态势,成为年宵花市场的一个亮点。

我国年宵花卉生产以大花蕙兰、蝴蝶兰、凤梨等大宗产品为主,高山杜鹃盆花作为年宵花的一种,长期通过进口进入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针对年宵花生产技术,省农科院花卉所高山杜鹃研发团队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自2021年开始,该团队指导嵩明县两家高山杜鹃生产企业小批量生产,盆花品质达到国际水平。在花卉所自研的花期调控技术指导下,2022年1月上旬,累计上市销售盆花约3万盆,产品供不应求。高山杜鹃年宵花平均出圃单价不低于300元/盆,主要供应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实现每亩产值30万元以上,引领特色高山杜鹃国产化。

在此基础上,2022年5月,由省农科院花卉所牵头主持完成的“高山杜鹃品种创制与周年生产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的成果评价。高山杜鹃全年开花成为该项目的一大标志性成果。

打破高山杜鹃自然花期为每年3月至5月的传统,研发团队发明的以激素成花诱导和基于光温花期调控为核心的周年开花栽培技术,实现高山杜鹃全年开花,完全可以满足12月至次年2月的“年宵花”、6月至8月的“夏季花”、9月至11月的“国庆花”等不同时段的市场需求。

此外,针对特色高山杜鹃产业缺乏繁殖栽培技术及有竞争力的自育新品种等问题,省农科院花卉所团队率先构建全球第一个,也是目前数据最多的高山杜鹃多组学数据库,为杜鹃花分子育种和花期等精准调控奠定了基础;发明了以杂交胚挽救为核心的高山杜鹃育种技术和种苗快速开花技术,突破商业品种与野生种质间的远缘杂交障碍,育种周期从传统的10年至12年缩短为7年至9年,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产业化推广应用。

农户富起来了

在五华区西翥街道迤六社区鲁士达村,近日村子显得格外安静。站在地里放眼望去,绿色树丛里夹杂着黄绿色的工业大麻作物,有几户人家的工业大麻植株还没有收完。一阵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殊的淡淡香味,树干摇动着发出“沙沙”声。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工业大麻果穗,它们目前已是当地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作物。

鲁士达村位于平均海拔2000米的大山上,由于没有平地良田,村民一直以种玉米、果树为生。2019年初,省农科院经作所工业大麻团队的科研人员实地考察后认为,这里旱地多、坡度大,加上村子被群山环绕相对独立,为工业大麻种植提供了天然隔离条件。在专家的指导下,村民种起了省农科院研发的“云麻8号”工业大麻品种。

鲁士达村村小组组长段学林说:“工业大麻对普通村民来说是新鲜事物,大家都在观望。”理解村民的顾虑,第一年,包括段学林在内的村干部决定带头试种,且一试就成。第二年,不少村民开始主动要求种植。到2020年,全村工业大麻种植户数增加了一倍。2022年,全村40余户村民有39户在种工业大麻。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大麻和其他作物收获时间刚好错开,村民还利用樱桃、杨梅、核桃等作物的行间、边角等地进行套种,相当于多了一份收入。”段学林说,目前,鲁士达村工业大麻平均亩产值达1700元,远高于当地传统作物每亩1000元的产值。村民种植收入也从过去每户每年6000元增加至1万元,最高的一户达4万元。

鲁士达村在工业大麻种植上取得的成果只是省农科院用科技成果助力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在东川区碧谷街道李子沟村,省农科院选育的开花洋芋替代品种“云薯702”在当地试种成功,以更强的晚疫病抗性、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开花品质得到农户和市场的认可。2020年至2021年,东川洋芋正式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东川大洋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带动当地种植6万余亩,涉及70个村近10万农户。

在云南第一大甘蔗种植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省农科院甘蔗所牵头组建的云南省耿马县蔗糖产业科技特派团,通过推广“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高产高糖新品种,示范全膜覆盖等绿色轻简生产技术,甘蔗单产和蔗糖分持续提高。在甘蔗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蔗糖产量从2019/2020年榨季的28万吨提高到2020/2021年榨季的30.2万吨,甘蔗出糖率从12.35%提高到13.11%,工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

云粮、云花、云麻……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农业产业不断振兴。2022年,省农科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超过100个,构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筛选云茶1号、云蔗08-1609、赤子之心等十大品种和十大技术成果,在全省进行重点推广应用;筛选21个(项)优质高产高效的“科技增粮”新品种新技术供生产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超过200个(项),32项技术被列为云南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预计2022年各项成果应用将超过4000万亩,有力支撑和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