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酸果子,甜生活!彝乡松鹤梅果飘香幸福来
发布时间:2022/05/12 产业 浏览:39
每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茈碧湖镇松鹤村的万亩梅花都会迎着节气的到来,次第绽放,开在山坡上,开在古宅旁,开在深沟里,开在彝家山寨的大街小巷,漫山遍野,望不到尽头。
万亩梅花助文旅
素有“梅果之乡”美誉的松鹤镇,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融,山谷绵延,梅林成片,是洱源县最早迎接春天到来的地方。十多年前的彝乡松鹤,游人不多,再后来,洱源县将“梅果”产业作为县域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梅果”种植基地、“梅果”加工厂和农家乐等绿色产业链,盘活全县“梅果”资源。
松鹤村的梅树树龄长、花色品种多,有苦梅、盐梅、双线平底梅、杏梅、红梅、绿梅、双套梅、朱砂梅等等,每逢花开时节,走进村落,仿佛置身一个梅花的世界,粉红、淡黄、白色等,煞是好看。花期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从踏雪寻梅的冬至后到次年的二月中下旬,皆有梅花可赏。
被花海包裹着的松鹤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下辖大松甸、溪登、石照壁3个自然村,素有“梅果之乡”“松茸之乡”“唢呐之乡”等美誉。这里交通便捷,民风淳朴,彝族民居特色鲜明,传统的白族“吹吹腔戏”、白族调、洞经音乐等传统艺术更为这座小村庄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其中,松峰寺、松茸山、七仙女树、冰佛涧、仙女稻田、一步望三海、高山牧场、万亩梅林、千亩梨园等地更是吸引着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感受彝乡之美……
梅果产业促增收
洱源县种梅、产梅、制梅历史悠久。洱源代代相传的炖梅、苏裹梅、雕梅、乌梅、梅醋等梅制品,历经岁月打磨和时光的沉淀,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特色小吃和苍洱大地上独特的唇齿乡愁。
2022年2月12日,首届中国洱源梅花文化节在茈碧湖镇松鹤村万亩梅园举行。梅园古风音乐会、梅园笔会、梅园露营派对等活动,让现场嘉宾和收看直播的各地朋友,充分感受到了洱源特有的“梅”文化。
近年来,洱源县“梅果”产业经过大力培植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洱源的梅子也成功申报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洱源“梅果人”怀揣着建设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愿景,在万亩梅花大地上默默耕耘、辛勤劳作,用智慧和汗水建成了“梅子品种繁多、宜梅区域广阔、加工历史悠久、管理经验丰富”的“梅果”事业。
“梅果”产业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形成了“以梅为友、以梅为邻、以梅为富”的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幸福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