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多项全国第一!云南这些中央一号文件里的产业你都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2/02/25 产业 浏览:37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三农”稳,大局稳,在过去的2021年,云南农业投资增长37%,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4%、居全国第四,粮食产量达1930.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茶叶、鲜切花、坚果、咖啡、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国第一,蔬菜、水果、生猪、肉牛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云南正实现从农业资源大省向特色产业大省转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农业产业你都了解多少?云南网来为你一一“数说”。
茶叶产业
茶叶面积740万亩,总产量46.6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0年,云南茶叶产业综合产值1001.4亿元,茶叶面积740万亩,总产量46.6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其中,茶叶精深加工量35.7万吨,占总产量的70%以上。茶叶企业税收7亿元、全国第一,“10大名茶”企业缴纳税收占总额的60%以上。全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81.75万亩、有机产品认证数量1014个,面积和产品认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到2025年,云南茶叶面积稳定在740万亩左右,有机茶园面积达300万亩,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云南将打造成为世界普洱茶之都、全球规模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
花卉产业
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400余个、引进推广新品种600余个,均居全国第一。
2020年,云南花卉产业综合产值830.2亿元,花卉种植面积190.2万亩,鲜切花产量146.6亿支,鲜切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鲜切花中,玫瑰占全国的70%,康乃馨占全国的90%。斗南花卉市场交易量83亿支、交易额74.9亿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400余个、引进推广新品种600余个,均居全国第一。
到2025年,云南花卉面积稳定在190万亩左右,鲜切花产量达到240亿枝,花卉综合产值达到1600亿元。云南将建设成全球优质花卉“育种天堂”、全球最大花卉交易中心、全国花卉绿色生产示范区和花卉旅游首选目的地。
坚果产业
核桃种植面积居全球首位;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占全球五成。
2020年,云南坚果产业综合产值450.6亿元,核桃种植面积4303万亩、产量148.6万吨;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353万亩、产量7.5万吨。核桃为全省种植面积第一大经济作物,居全球首位;澳洲坚果占世界种植面积的54%,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0%。
到2025年,云南坚果面积稳定在4720万亩左右,产量336万吨,综合产值达1260亿元。云南将建成世界最大的优质坚果生产基地、亚洲深纹核桃和澳洲坚果科研创新中心。
咖啡产业
咖啡种植面积150万亩、产量13.1万吨,均占全国的95%以上。
2020年,云南咖啡产业综合产值311.4亿元,咖啡种植面积150万亩、产量13.1万吨,均占全国的95%以上。精品咖啡种植、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拓展、品牌打造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
到2025年,云南咖啡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生豆产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其中精品咖啡比重达到20%以上,综合产值达600亿元以上。云南将建设成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生产基地、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咖啡交易中心。
中药材产业
中药材种植面积900万亩、产量114万吨,均居全国第一。
2020年,云南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1195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900万亩、产量114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三七、灯盏花、滇重楼、云木香、草果、云茯苓、砂仁、石斛、白及、美洲大蠊10个品种占全国市场供给量50%以上。已建成中药材标准化基地146万亩。草果、八角、砂仁、生姜、三七、红豆杉、龙胆、红花、重楼、木香、薏仁、续断、银杏、黄柏、黄精15个品种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
到2025年,云南中药材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产量150万吨以上,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1700亿元。云南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面向国内外“南药”主要市场的加工贸易中心。
水果产业
水果是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第一大品类,出口额居全国第一。
2020年,云南水果产业综合产值893亿元,水果在园面积1150万亩,产量1102万吨。以蓝莓、草莓、树莓为代表的小浆果类,以沃柑为代表的柑橘类,以昭通苹果为代表的温带水果,成为全国中高端果品的代表。卓莓、科思达等世界水果巨头纷纷落地云南,云南成为世界水果行业公认的“果业天堂”,水果是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第一大品类,出口额居全国第一。
到2025年,云南水果面积稳定在115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160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1800亿元以上。云南将建设成全国中高端水果供应基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水果贸易中心。
蔬菜产业
云菜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居全国第二、西部省区第一。
2020年,云南蔬菜产业综合产值1330亿元,蔬菜种植面积1880万亩,产量2737.1万吨,“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优势充分发挥,云菜近70%商品外销,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居全国第二、西部省区第一。
到2025年,云南蔬菜面积稳定在1880万亩左右,产量达350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2600亿元以上。云南将建设成以南亚东南亚为重点市场的世界优质蔬菜产区、全国最大的南菜北运和西菜东送基地、全国中高端蔬菜供应基地。
肉牛产业
肉牛存栏810.4万头,居全国第一位。
2020年,云南肉牛产业综合产值856亿元,肉牛存栏810.4万头、出栏335.9万头、肉产量41万吨,肉牛存栏、出栏和肉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4位、第6位。
到2025年,云南肉牛出栏400万头以上,牛肉产量5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1600亿元以上。云南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肉牛种业创新高地,绿色养殖、屠宰加工基地,打造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牛都”。
生猪产业
生猪存栏3120.4万头、出栏3453.2万头,均居全国第4位。
2020年,云南生猪产业综合产值2315亿元,生猪存栏3120.4万头、出栏3453.2万头,均居全国第4位,肉产量291.3万吨,净调出生猪202万头,已成为全国生猪产业大省。
到2025年,云南生猪出栏4200万头,猪肉产量350万吨,生猪综合产值3000亿元以上。云南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生猪育种中心、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
粮食产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30.3万吨,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云南全年粮食总产量1930.3万吨,比上年增加34.4万吨,增长1.8%,实现连续6年增产,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全省投入资金56.13亿元,全面完成4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云南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5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950万吨,实现“只增不减”目标。云南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周年生产基地、最大的鲜食玉米周年生产基地。
上一篇: 云南昆明如何重塑工业经济新优势
下一篇: 云南元谋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