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云南双柏(石咢)嘉镇:一根甘蔗的“甜蜜”循环
发布时间:2022/03/09 产业 浏览:52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石咢)嘉镇依托甘蔗循环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甘蔗循环经济。一根甘蔗“吃干榨净”,“甜蜜事业”不仅富了乡亲,还走出了一条甘蔗产业与牛羊生态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发展之路。
一根甘蔗,万户甘甜。走近(石咢)嘉镇阳太村委会,蔗海扬波,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潺潺的溪水绕村而过。阳太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罗继光介绍说:“近年来,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阳太村委会得到大力推广,废弃的甘蔗叶、甘蔗梢和菜叶是养牛上好的青饲料,现在全村规模化养殖有了较大发展,养猪、养牛的大户越来越多。甘蔗渣、牲畜的粪便成了种菜、栽香蕉和栽柑橘树最好的肥料,种出来的菜和栽出来的水果品质得到市场认可,经济效益很不错。”
阳太村是(石咢)嘉镇甘蔗种植面积较大的行政村之一,其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非常适宜甘蔗的生长和甘蔗糖分的积累。据统计,阳太村2021年甘蔗种植户260户,种植面积1526亩,产值达350万元。其辖区内有21个养殖基地、10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甘蔗循环产业的理想区域。该村的种植大户罗自安说:“种甘蔗好啊,既得到政府扶持,又有企业订单,还有种植培训,种出甘蔗不愁卖,心里踏实。去年我种了107亩,收入差不多到40万元呢。”
“甘蔗营养成分高,拿来喂牛再好不过。我们都是成片购买附近蔗农的甘蔗,今年买了1.7万元左右的甘蔗,平时也会零散收购甘蔗叶和甘蔗梢等边角余料。我们是将一部分整棵切割作直接喂养、一部分收集起来作青贮饲料。”说起甘蔗喂牛,双柏慧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慧琴是越说越兴奋,经过她多年实践,利用甘蔗及其副产物养牛,使甘蔗的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逐步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你看我这50多头牛,六七月份就可以出栏了,预计纯收入可达40多万。出栏后,我还将继续争取资金支持,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达到120头以上。”王慧琴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阳太村只是(石咢)嘉镇甘蔗循环产业发展的一个剪影。近年来,该镇结合气候优势,围绕打造“全州生态养殖重镇”目标,在中海拔地区持续推广“甘蔗+畜牧”的种养结合新模式,以生态种植培强做大畜牧产业。2021年,全镇累计发展甘蔗种植面积1.46万亩,交售甘蔗3.6万吨,产值达2160万元。全镇共有养殖专业合作社83个,畜牧养殖企业63个(其中家庭牧场21个),养殖大户266户。生猪存栏72625头、牛12734头、羊9573只,生猪出栏65820头、牛3462头、羊5210只,实现畜牧产值3.1亿元。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罗飞表示:“我们原来的种植业比较发达,养殖业则稍弱,所以现在把种植业的资源跟养殖业的饲料结合在一起,利用好‘尾梢经济’,实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种养相促。”
除了向糖厂交售订单外,镇内的新型职业农民也有自己的发展思路。“我们这里的土壤疏松肥沃,加上气候适宜,种出来的甘蔗熬红糖又香又甜,色泽也很好。我今年种了130亩甘蔗,其中专门用来榨糖的甘蔗就种了23亩。甘蔗长势好,扣除成本,估计还有50多万的年收入。”在(石咢)嘉镇东风村团山田,和工人一起砍收甘蔗的邓先才笑眯眯地说。由于他和妻子勤劳肯干,又经常向当地的老师傅和种植能手请教,他家种植出来的甘蔗甜度高,熬制的古法红糖品质也好,经常有客商慕名前往订购,收入非常可观,畅销的古法红糖铺就了他家的“甜蜜”致富路。他家制作的红糖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特产。
上一篇: 云南普洱孟连咖啡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