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云南:跨越山海 深化合作
近年来,沪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项目建设、云品入沪、劳务合作等不断深化,沪滇协作助力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绥江县: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去年8月,总投资1500万元的云南省昭...
-
昆铁“慢火车”载满乡亲幸福新生活
近日,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慢火车”刚到达龙骨甸站,站台上已有不少彝族老乡等待上车,有的挑着满满两筐水果,有的背着一背箩蔬菜,脸上满是笑容,准备到元谋县城赶集、卖菜、置办年货。 车厢的座椅下、凳...
-
云南铁路迎春运客流高峰 西双版纳避寒游成热门
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局集团”)获悉,截至1月17日,春运以来云南省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迅速,已累计发送旅客281.5万人次,最高单日发送旅客23.3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同期增长58.7%。 随着...
-
云南红河弥勒:赶大集购年货 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赶大集、购年货也成了家家户户的重头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乡镇,乡村集市又到了一年一度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在热闹的集市氛围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收拾屋子、种植果...
-
谱写德宏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2022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的工作主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12月20日,德宏州委八届三次...
旅游
-
云南丽江:打造城市公园 建设绿美城市
近日,作为云南省丽江市10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之一的中济海公园一期改造基本完成。中济海公园位于丽江中心城区西北端,北接束河古镇、南连大研古城,总占地面积1050亩,整合中济水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
-
云南丘北:多措并举促进旅游产业恢复性增长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天然氧吧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
-
云南红河:生态优先 向美而行
俯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清澈的牧羊河从大围山中流出,贯穿县城。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山和树木,山林、湿地又涵养了水源。 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河湖成了屏边县解锁群众生...
-
昆明富民:打好助农组合拳 跑出富农加速度
近年来,昆明市富民县以“九化富民”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区域化项目、创新“互联网+”模式等,打好助农组合拳,跑出富农加速度。 ...
-
祥鹏航空2022冬航季新增多条航线保障旅客出行
2022年10月30日起,中国民航将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海航航空旗下祥鹏航空根据新航季市场需求及特点,进一步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新开、复飞多条航线,并推出各类航空产品及机票优惠活动,满足旅客多样化...
新链条 新体验 新模式 透过上半年成绩看云南昆明文旅融合纾困破局趋势
发布时间:2021/08/13 旅游 浏览:66
今年3月以来,云南省昆明市积极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精神,围绕加快把昆明市建成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地的目标,全面推进“旅游革命”和景点景区提档升级。
昆明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推进文旅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智慧旅游深入开展、持续培育发展新业态,谋划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旅游,在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大棋盘上,耦合新链条、探索新体验、开启新模式,努力做到每一步都落子有声。
破局旅游项目稳步推进产品供给不断档
无论一个地方还是一个产业,重大项目都是稳增长、促发展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
在文化旅游逆势翻红的同时,昆明稳步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昆明新增入库项目17个,完成文旅固定资产投资28.7631亿元,增速和完成情况均位列全市九大行业前列。同时,昆明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推进半山酒店建设,目前已初步确定选址拟入库项目24个,分别是山地(森林)休闲类8个,滨水度假类4个、温泉度假类5个、田园风光类7个、今年开工建设5个,上半年已建设完成2个,年内可实现运营。
在成功创建石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阳宗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博园国家5A级景区等14项国家级旅游品牌和宜良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34项省级品牌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昆明市新增4A级景区2家,目前全市已有A级景区29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14家。结合“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昆明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已建成10个5G智慧景区试验点,实现“一机在手、畅游昆明”。推动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无线免费WiFi网络建设,完成367个重点公共区域免费WiFi,部署7000个AP热点。
立足新阶段,落实新举措,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普春明表示,“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建设超过170个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争取再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5A级景区以及一批高A级景区、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批各类特色旅游示范带、示范镇、示范村。同时,培育推动文旅融合、康旅融合、农旅融合、艺旅融合、体旅融合、工旅融合、展旅融合、博旅融合、花旅融合项目,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的旅游+综合体和特色产业集聚区。
纾困老项目提升改造文旅消费体验再提升
三两步间就是传习馆,十来米就是大师工作室,不仅能一睹声名在外的“围棋云子”、瑰丽多彩的“乌铜走银”、贵气天成的“雲陶滇瓷”,还能体验滇派内画、古渡梨园、花灯小调,更能品尝官渡粑粑等风味美食……行走官渡古镇,游客能带走的不仅是一种体验、一个商品,更是一种文化。
去年以来,官渡古镇特色街区提升改造项目启动建设,重点梳理出官渡故事、绘影留声、古渡集市等几个节点,增设景观小品、灯光亮化等,形成景观故事线及游览动线,配合形式多样的夜市夜间文娱,小吃夜市、酒吧一条街、娱乐电玩游乐场、云南说小剧场晚间相声演出等,共同打造具有昆明特色的文旅融合新街区。一系列的改造升级让文、旅、商、研、学等相融合的运作体系在官渡古镇已基本形成。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至6月官渡古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3万人次,累计接待过夜游客2.2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565亿元。
与官渡古镇类似,昆明不少景区景点顶住疫情的冲击,积极谋变,不断增强旅游发展活力和动力。
“在不涉及规划限制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景区夜间环境条件及多媒体科技展示方式,将云南多元民族文化进行更加精彩的讲述,让夜间的民族村更加绚丽多彩,从而实现景区在运营时间、空间维度上的突破。”云南民族村党委书记、董事长解文涛说,以“再造一个夜间民族村”作为景区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将民族村长期闲置的夜间资源激发出新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力争将民族村打造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文化主题景区。
据介绍,“再造一个夜间民族村”项目先期打造区域范围包括景区前广场、傣家寨、哈尼寨等,面积约500亩。夜游项目的主要活动内容将以“1+6+1+1”的结构模式进行策划和设计,主要包括“独树成林”幻夜广场、六场精彩演艺节目和多媒体互动项目、以及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景观绿化提升打造,商业业态的重新布局等。目前,改造涉及的四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招标工作。解文涛表示,云南民族村“再造一个夜间民族村”项目将确保在COP15之前对外开放,力争成为COP15期间昆明市夜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融合延伸“文旅+”打造文创产业发展新高地
打卡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你不仅可以领略“革命熔炉”的风采,还能品尝讲武堂雪糕、购买讲武黄丝巾和文房四宝……180余种文创产品,总有一款能让你对得上眼;走进拾翠民艺公园的个旧斑锡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浓郁的艺术感扑面而来,在精美的闪亮锡器与不加修饰的氧气厂老厂房对比强烈却相得益彰,让人眼前一亮。
就在几年前,拾翠民艺公园曾经是昆明氧气厂、云纺文创园曾经是云南纺织厂、C86山茶坊曾经是云南电视机厂……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市以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为抓手,积极实施项目带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通过整合资源、制定政策、资金扶持、提升服务,推动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昆明市共建成34个国家和省、市挂牌文创园区,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12.72亿元,入园企业近5000家,规上文化企业111家,从业人员10.64万人。在这当中,昆明盛策同辉自主研发的幻拍产品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选为VR中国走向世界的伴手礼;“杨丽萍艺术对外文旅融合”项目、“唐工坊文创园”项目等6个项目入选中宣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
“今年一季度,昆明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32亿元,同比增长22.5%。”昆明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处处长安向辉表示,下一步,昆明市将继续坚持文化引领发展,加快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建设,突出民族化、国际化和时尚化,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将大力发展数字文创产业,培育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文化企业,建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创园区,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到2025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占GDP比重达6%以上,把昆明建成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创意之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创产业发展新高地。